记者昨天从北京市电力公司获悉,去年“7·21”自然灾害暴露出的1166项电网设备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已全部完成整改。另外,北京约一半的电力隧道井安装了双层监控井盖,一旦井盖“移位”,后方的监控屏幕上会自动闪烁报警,通过gps定位通知距离最近的维修人员展开维修。
井盖移位可自动报警
据介绍,针对去年“7·21”暴露出的防汛隐患,市电力公司进行了逐项整改,对管辖的各类站房和供电设施,从防汛管理内容、站房建筑本体、夹层管孔隧道及竖井、电力设施四个方面开展了评估工作,目前防汛隐患和暴露问题已全部消除。
本市五环内5657个电力隧道井有一半已经安装了双层监控井盖,“上层的井盖一旦丢失,下面还有一层井盖,起到防止坠落的作用。”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种双层监控井盖上还安装了报警装置,一旦井盖发生移位,装置就会将信息传至远方的监控室,哪个位置的井盖出了问题,视频监控中的那个位置就会亮起闪烁灯。经过快速识别,工作人员即可通过定位系统,通知离问题井盖最近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。
4000余人备战电网抢修
为应对汛期,市电力公司已储备了247支、共计4539人的电网抢修队伍。同时,加大了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力度,在保证应急照明灯、水泵、沙袋等常规防汛物资储备充足的同时,还配备了6台大功率排水泵、一台抽水车组,用于地下管线及站房排水。
电力公司还同时储备了1辆卫星通信指挥车、2辆水陆两栖车、16台套总容量13340千瓦的应急发电车等特种装备,并与天津市电力公司建立了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。
雷击跳闸故障快速锁定
自去年“7·21”后,市电力公司对生产指挥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。记者昨天在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看到,4米多长的大屏幕上,共显示了15个画面。其中今年新增加了防汛模块、气象监测模块、道路路况等模块。
防汛模块以北京市行政区划图为背景,标注了各级防汛指挥部、泵站、水闸等199个防汛重点单位的位置和信息。一旦发生故障,可通过gps定位功能,掌握抢修队伍位置信息和物资储备信息,保证发生汛情故障时抢修力量在第一时间赶赴各个故障地点。
“以往哪里断电了,是靠市民打电话报告;现在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最准确的信息。”据介绍,新系统使指挥环节的反应速度从原来的10分钟压缩到3分钟左右。 此外,今年新一代雷电监测系统的使用,可快速锁定因雷击跳闸的架空线路故障杆塔,缩小故障查找范围,缩短供电恢复时间。